慈善总会领导到向阳乡调研
4月22日,慈善总会领导姚重贺、卓乌番、陈乌兵一行到向阳乡调研,了解“造血型”慈善扶贫试点项目进展情况,总结经验、调查摸底,为进一步开展“造血型”慈善扶贫、精准扶贫打基础、探新路。
调研组在山夫残疾人合作社召开座谈会,听取“造血型”慈善扶贫工作介绍。去年。市慈善总会为了增强扶贫济困工作实效,推出“造血型”慈善扶贫项目,选择向阳乡山夫残疾人合作社、辰阳食用菌合作社作为试点。山夫合作社以残疾人为主,种植原生态蔬菜、水果玉米、地瓜等农副产品。因为缺乏资金,给庄稼浇水全凭肩挑手提,生产效率低。在慈善总会的帮扶下,该社建立了喷灌系统,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劳动效率,而且惠及周边的农户,从最初的100亩扩大到500多亩;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种苗、技术、销售一条龙服务,在实现本身增产增收的同时,带动其他残疾人家庭并辐射到周边农户抱团发展,共同致富。目前,社员户数从12个增加到111个(其中,周边农户80多个),每位社员每月都有1200—3500多元的纯收入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辰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由留守妇女组成的,2011年开始种植香菇、木耳,年产食用菌棒2万袋。在慈善总会的扶持下,合作社建成专用培育大棚、拥有生产加工等各项设备,2014年种植食用菌8万袋,已成为向阳乡区域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。
调研组对两个合作社取得的成效十分满意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姚重贺指出:“山夫合作社建立的喷灌系统,除了便利自身灌溉外,还惠及他人,与周边农户资源共享,无偿为其他农户提供种苗、技术、销售服务,带动其他残疾人家庭并辐射到周边农户,合作共赢,脱贫致富。这种做法很好,不仅达到了‘造血型’慈善扶贫的目的,而且惠及更多的群众,意义更加深远。希望两个合作社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,不断创新,逐步发展、不断提高,争取更大的成效。一要在品种上创新,引进、培植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,打响向阳原生态品牌。二要在生产设备上创新,引进、研发先进生产技术设备,改善生产条件,增加产品附加值,提高生产效率;畅通销售渠道,提高经济效益。三要创新办社模式,通过资源共享、送技术、送种苗、找销路等方式,释放合作社红利,惠及更多农户。”
随后,调研组实地参观了山夫合作社的基地喷灌设施建设和种植情况,详细了解合作社的基本状况、存在困难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。姚重贺表示:“‘造血型’慈善扶贫项目是慈善总会推出的新型救助项目,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、扶持,让它发挥更大的效益和带动辐射作用。”
向阳乡黄毓林乡长、郭艺芬副乡长等同志参加调研。